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以及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后面简称“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
一、 组织主体
集体备课活动分为校级集体备课和院级集体备课两种类型。校级集体备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校领导、校内外思政专家和学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参加;院级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校内外思政专家和校内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参加。组织方根据课程内容统筹安排集体备课各环节,包括集体备课学期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参加教师等内容,保证高质量完成集体备课活动。
二、组织方式
集体备课组织方式可以多样。在保证正常课程内容得到集体打磨的基础上,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备课,如会议学习、新进教师试讲、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集体听课评课、聘请外来专家讲座、实践研学、院校交流等形式开展,同时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集体备课,提升集体备课效果。
教研室常规的集体备课可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每学期初组织方要制定出思政课集体备课计划。在每次集体备课时,要安排1-2人主讲,主讲人针对一堂课(一个专题)的内容、思路、案例等等进行展示,然后参会人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主讲教师提前做好讲稿和PPT的撰写工作,准确把握好重、难点内容。
三、组织要求
1.发挥集体备课的自培养作用。高级职称教师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主动指导青年教师。
2.集体备课需贯穿课程教学各环节。集体备课应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差异性,主讲教师介绍课程内容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真难点内容,参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
3.集体备课的常态化要求。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常态化、规范化,各教研室每周留出半天时间作为集体备课时间。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内容及特殊情况,时间上灵活掌握。
校级集体备课会原则上每学期开展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专题集体备课会。
四、考核要求
集体备课是教育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的硬性要求,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均要参加各所授课程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专职教师全年参加集体备课次数不足一半者,年终绩效按考勤缺勤量化标准处理。集体备课要严格考勤,教研室主任组织做好记录,学院要对各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定期督查。
五、资料存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应有专人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主题、主持人、参加人员、主讲教师、主讲内容(章节)、学时;主讲教师主要的讲述内容;集体讨论建议等内容,原则上参加的每位老师每次都要发言等。记录要有专用记录表,每个学期末上交学院教学办存档。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集体备课制度自行废除。
附件:思政课集体备课记录表
202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