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追随总书记脚步 师生同上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活动之主题党团活动
发布日期:2024-06-28 作者: 阅读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做出的重要指示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善作善成”,6月24日下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与校团委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行知社团学生、非遗启思·足迹领航实践团学生共赴天津桂发祥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十八街麻花文化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开展“追随总书记脚步 师生同上大思政课”主题党团活动。

追寻历史记忆,探秘百年津门文化。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是全国首座以麻花为主题的文化馆,旨在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传承津门老字号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馆讲解员以“源起、传承、跨越、印象、辉煌”五大主题为索引,带领师生们穿越“麻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师生们纵观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辉煌发展历程,近距离俯看十八街麻花现代化生产车间,直观麻花生产制作的全貌。每一个印记都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桂发祥人坚守匠心的筚路蓝缕,也记录着天津厚重的人文历史。

创新“大思政”落地,思政无处不生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韩雷在文化馆内,为在场师生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将参观的所感所悟延伸到桂发祥企业背后的历史故事。韩老师用地道的天津地方特色言语通俗易懂地讲述了“桂发祥”名字的来源和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创始人的创造性改革,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公私合营理论与实践,揭示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如何从最初的一家麻花铺,到如今成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桂发祥的企业历史不仅是一部产品的创新史,也是一部老艺人、大国工匠技术传承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史。韩老师自然风趣的思政课,让现场师生既“共鸣”又“共情”。

沉浸文化魅力,体验传统非遗技艺。时至今日,桂发祥依然保留着纯手工搓制麻花的20多道工序,让老传统在一代代手工匠人中传承,让老味道得以延续。同学们在麻花师傅的指导下,师生们亲手体验了麻花传统非遗美食的制作过程,用实际行动感受那份对传统工艺的敬重与热爱,激发了学生对热爱求学天津的深厚情感。

通过主题党团活动,全体师生多维度、立体化的感受了天津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在生动活泼的“大思政课”中实现启智润心。师生们纷纷表示,现场沉浸式学习更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抽象之维得到理解和转化,在实践“大熔炉”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筑牢思想根基。

学 生 感 悟

古韵传承,非遗麻花的技艺之美。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在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中,我目睹了麻花制作的全过程,从选材、和面、揉制,到成型、油炸、晾凉,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这种传统手艺的精湛与细腻,让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非遗启思·足迹领航实践团成员

丁建华

我认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非遗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每一种非遗技艺,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和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是对技艺的坚守。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手艺逐渐被机器取代。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传统手艺,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十八街麻花的制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技艺和智慧,却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只有坚守这些传统手艺,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出更加活力的生机。

——校团委学生干部

张然

在参观学习中,我们不仅追溯了天津麻花的历史脉络,更亲手体验了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了匠人的精湛技艺与文化传承。韩雷老师巧妙地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公私合营内容融入讲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公私合营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参观与亲手实践,我对这一政策的深远意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我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让我明白思政教育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走进生活、走进实践,让理论的光芒照进现实,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学院行知社社长

姚梦霞